摘要:人口是一个要紧的经济社会变量,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进步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指老年人口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研究发现,河南人口老龄化具备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未富先老”等特征。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河南将来经济进步的不利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经济进步;河南、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近况和发展势头。
(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近况及特征。
从全国来看,因为东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差异比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速度差异也比较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呈梯次减少的情况,东部发达区域远远快于西部欠发达区域。2005年11月1日,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4%,远远超越衡量老龄化程度的世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现在,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目前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将逐步上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6%。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第二,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数生活在农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经历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状况则不同。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是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要紧特征。2005年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个百分点。其重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迁移和流动到城市从事务工经商、参加学习和培训等。
(二)河南人口老龄化未来发展趋势。
依据河南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将来人口发展势头的预测,河南老年人口总量将由2009年的771万渐渐增加到2050年的2432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将成为在社会经济日常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群体。老年抚养比将从2009年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2、河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进步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数目和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目前劳动力数目和劳动力年龄结构。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率降低,从而致使劳动力短缺。河南的老龄化特征具备规模大、速度快等特征都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深远影响。依据预测数据,河南2030年以前0岁-14岁、15岁-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变动状况,呈现少儿人口比重逐步降低,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劳动年龄人口则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在2015年以前不断上升,此后则处于降低态势。从短期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不会给河南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因为河南的老龄化速度快,河南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比较优势局面也将在2015年前后结束。大家应该认识到河南劳动力短缺是势必出现的现象。
(二)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带来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降低,与之对应的就是老年人口很多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目前劳动生产率上。主要表目前: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体力或精力降低,反应速度变慢,劳动能力衰退,不适合继续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步伐的生产,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提升;二是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年劳动力容易生病误工,加强企业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增加收益,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三是劳动力高龄化后带来的常识老化,这将会给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肯定困难;四是科学史表明,年轻人人才对科学的革新具备极为要紧的意义,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天才大多是在年轻人或中年时期出成就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河南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没农业的稳定就没社会的稳定。因为城市经济进步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主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农业劳动力的老化,致使现有农村的农业的人口降低,并且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河南农业产业的进步。
第二产业中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年龄需要比较严格,现在沿海区域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无论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的短缺还是数目的短缺,都说明合适这种产业的劳动人口在降低。伴随河南的经济进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力的降低将会对第二产业的进步带来影响。
(三)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养老负担的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抚养比来进行衡量,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人数之比,事实上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
河南人口抚养比在将来50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从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个百分点。同期,少儿人口抚养比降低,少儿人口抚养比从1990年的43.1%降低到2050年的28.8%,降低了14.3个百分点。因为老年抚养比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少年抚养比的降低速度,致使总人口抚养比从2000年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老龄化对养老保障规范的影响还体目前养老金的支出上,伴随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离退休职工也飞速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河南的养老负担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农村的养老保障,因为河南老龄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愈加紧急,使得农村的养老负担日益紧急。现在,农村的老年人口比率已经超越城镇。在将来,这一趋势将继续。与城镇相比,农村面对的养老问题愈加严峻。
(四)对储蓄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觉得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进步,对储蓄的意愿是降低的。国内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从2020年前后开始,国内将由现在的高储蓄率国家渐渐转变为一个低储蓄率国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可提升0.37个百分点,远远不及劳动年龄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提升1.47个百分点。
老龄化的影响不只体目前老年人我们的储蓄降低,而且还会干扰到家庭中青年的储蓄行为。国内老年人的养老方法基本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对于家庭来讲消费呈现增加的趋势。伴随老年人的消费尤其是医疗成本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储蓄降低的同时,将会干扰到下一代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河南人口预测数据表明将来少年人口的数目并没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将来老少扶养比的总体是增加的,人口负担系数的增加势必会降低家庭的储蓄。
(五)对消费的影响。
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来讲,消费水平的基础是收入水平,通常来讲,老龄人口退休后,因为所领取的退休金、养老金只及原来薪资活薪水的50%或70%,有些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要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消费水平,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较劳动年龄人口低。现有研究的结论中一般觉得老年人的消费是劳动年龄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是0.8,这个数字在数据上可以得到最好的估计检验。
3、应付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问题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河南人口问题的一个要紧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河南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达成,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要从策略的角度看重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可能防止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一)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可持续进步。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革新节奏。对于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的解决方法是是刺激技术进步,提升生产力。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状况下,技术进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手段,刺激生产力的进步。
第二,借助河南最后的人口红利期进步经济,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经济积累。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促进河南的经济有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筹备。对于老年人也要加大教育培训,发挥老年人有哪些用途,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探索实行富有弹性的退休规范,让健康低龄老年人中的高级专家和经济社会高级管理职员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在经济社会进步中继续发挥用途。
第三,大力进步老龄产业。老龄化给老龄产业的进步带来了进步机会,借助老年消费的特征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鉴于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应当准时颁布正确引导老龄产业进步的政策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要,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创造机会。
第四,促进河南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进步,为老龄化积累更多的资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对于资本市场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老年人口的养老基金及证券、基金投资的保值增值都需要健全的资本市场来保证。这就需要完善河南的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大监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财产性收入。
(二)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可持续进步。
第一,要把养老保障放在工作的第一,城市应当继续推进养老保险规范,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险;农村也要积极推进老年养老保险,探索和土地结合的养老保险,必须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加强转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把农村老龄事业进步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规划,予以重点照顾和扶持。
第二,需要控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本钱的增加。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完善城市医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规范与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规范。要树立全新的医疗卫生观念,达成健康老龄化。
第三,针对河南国情,逐步打造和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农村的老年养老服务工作,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弘扬敬老养老美德,进步和谐文化。老年社会化养老不可以单纯的依赖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要有政府引导,加强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对养老社会化服务给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事物,政府要高度看重,在公共财政上加强投入,颁布打折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重点扶持社会急切需要的老年服务产业的进步。探索各种养老模式,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结合,为养老事业做好软硬件的设施配套,加大人才培训,提升服务职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保障服务职员的待遇。
参考文献:
1、孟宪臣。河南人口进步策略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河南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河南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张原震。统筹解决河南人口问题的对策研究[M].原子能出版社,2007.
4、李通屏。人口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