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清末新政
一 基础训练
1 预约变法 督办政务处 2.资本主义 专制规范 3B 4A 5D 6B 7D 8匣定法律 ,广兴教育 清投资理财政 整顿武备普设** 规定召开国会年限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责任内阁
2、拓展训练
9教育范围 办学校废科举 派游学
10巩固清朝的君主统治,抵御外国侵略,抵制革命 没 1908年 清政府在立宪派地方督抚和驻外国使臣等重压下,确定预备立宪期为九年,1910年又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下,把预备立宪期限更改为五年。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打造
一 基础训练
1黄兴 宋教仁 东京 2.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近代民族民主 3.A 4.C 5.B 6.D
7.A 8.1891年,创立兴中会,1895发动广州起义,1905倡议成立同盟会并写作同盟会机关刊物的发刊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2、拓展训练
9.1894年的广州起义八国联军清华战争。说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已经大失人心;革命时尚急速向前进步。
10.天分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总统制 美国具备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备重大的进步意义。
第二单元单元训练
1、改变中日两国命和历史走向的甲午战争
1. 洋务运动
2.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 洋务运动只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技和工艺制造,没办法强国
4. 三国干预还辽
5. 壮大了日本的实力,刺激了日本称霸了日本称霸东亚,对外侵略的野心
二,外国人眼中的议和国运动和八国联军清华战争
1.否定态度,觉得是“骚动”
2.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为维护中国东北的秩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东北将来还应由俄国占据,掩盖了俄国的侵略本质。
3.八国联军侵华的残暴行径
4.材料二是历史叙述。材料一侧重于历史评价。
三,危机中的变革
1.国会请愿运动
2.帝国主意侵略中国,中国人要挽救危亡,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
3.打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4、1.向西方学习,打造民主、富强的国家。
2.前者追求民主共和,后者维护君主专制。
第三单元单元训练
1、1.美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2.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3.着眼点在欧洲国内。核心是预防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复仇,特别是预防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4.德国对外政策已不满足于在欧洲国内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即由“国内政策”进步到“世界政策”。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高速发展,赶上和超越法国、英国,居世界第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5.德国疯狂对外扩张,与英国、法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引发了第世界大战。
6.1904、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
7.宣扬的看法:鼓噪与美化侵略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落实: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形成了三国同盟;疯狂地扩军备战,不断挑起局部冲突;1914年,第世界大战爆发。结果:同盟国集团失败,这次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美国人民厌战的和平情绪和垄断资产阶级不愿过早卷入战争,害怕影响对交战双方的军火输出。
3.缘由:因为投放在协约国一方的战债和贷款远远超越同盟国,协约国一旦失败,将使美国的战债和贷款没办法收回,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干扰。借口:发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3、有了和平的征兆,打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区域基本保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进步。打造国际同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倡导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霸,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战争威胁仍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间的矛盾,特别为德国和日本埋下了发动世界战争的祸根;战胜国的宰割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战后,德、日、意等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日趋升温。
第14课
1、1.沙皇专制规范 2。日俄 1905年革命 CCCDB
8.和平、面包和土地。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决定俄国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用。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又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解决了广大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和平、面包和土地问题。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权在各地打造起来。
9.20世纪的俄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本来已经很尖锐,一触即发。而在一战中,俄军的失利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的昏庸无能,点燃了这种危机。192024年初,俄国经济已陷入全方位崩溃的境地,“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俄国民众的一同呼声。
第15课。
1、1.布列斯特和约 协约国 2。余粮 工业 自由贸易 ADCDAB
9.10月革命期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适应战争和国内外形势,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生产和商品分配,伴随形势的变化,又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借助市场机制和产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国民经济,以机那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相比,表面是“后退”,但调整了生产关系,恢复和进步了经济,这是符合生产力情况和当时局势的,是必要的。
第16课
1、1.斯大林模式 2。基洛夫 阶级斗争尖锐化 肃反运动 ACACCB
9.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时间限度;列宁觉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非常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10.直接缘由:1927年底粮食回收危机。影响:短期内有益于苏联工业的进步,为苏联工业化的达成提供了条件,但它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紧急妨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进步。
第四单元单元训练
1、1.第世界大战。192024年的2月革命。
2.2月革命后,临时政府虽然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对民众关心的和平与土地等问题视而不见。前线继续流血,后方依旧面临饥荒。
3.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攻打冬宫的场景。
5《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2、1.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紧急的对立情绪。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筹备长期实行的政策。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
3.小生产,小农经济。借助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消除小生产方法。
4.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列宁觉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非常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5.新经济政策通过借助市场机制和产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3、1.第一进步轻工业,然后进步重工业。这是由于,进步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收益,为重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应第一进步重工业。这是由于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需要第一进步重工业以包围苏维埃政府。
3.导致轻工业生产落后,难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紧急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需要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率地平稳地进步,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七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色佛尔条款 洛桑条款 2。哈里发 拉丁字母 3。B 4。D 5。D 6。C
2、7凯末尔。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获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成为土耳其共和国,并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8.一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奥斯曼帝国彻底瓦解,国家主权丧失,首都被占领,大片领土被瓜分。土耳其人民获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获得重大成就,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不断向现代社会迈进。
第十八课。
1、1.B 2。A 3。D 4。A 5。C 6。C
2、7.倡导手工纺织是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个要紧组成部分,它唤起了更多的印度民众加入到民族自治的运动中来,在一定量上抑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方法,而不是甘地进步经济的手段,甘地并不排斥西方的工业文明。因此觉得倡导手工纺织会使印度愈加落后的看法是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误解。
8.政府;英国的殖民统治政府。事例:《罗拉特法案》、阿姆利则惨案、食盐专卖。
非暴力合作运动发动了印度社会的各阶层,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五单元单元训练
1、1.摆脱殖民压迫,达成民族独立,打造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www.zgqzc.net。
2.亚、非、拉美区域都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但近代以来,它们都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民族压迫,不同程度地沦为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随着着列强政治、经济权势的侵入,资本主义文化和思想观念也渗透进去,使当地文化面临严峻挑战。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当地文化怎么样达成现代化,是这类国家进步经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第一通过武装斗争的道路,取得了民族独立;第二,在“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的指导下,走的是一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道路,试图通过和平协议的方法获得民族自治权。
4.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民族独立,在此基础上达成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第一取得了民族独立,为资产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二,在“凯末尔主义”的指导下,又通过资产民主改革。走上了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但改革的某些手段存在割裂民族传统的倾向。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走过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大党提出的民族独立政治目的由此深入人心,成为印度民众的一同呼声。两国虽然面临着一样的任务,大两国国情和具体形式的差异,促成两国人民各自选择了合适自己的不同道路。
2、1.不同怎么看:列宁觉得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是由于殖民*的暴力压迫而产生的;甘地觉得暴力的革命和暴力的压迫都是不可以同意的,并同样是具备恶意的。缘由:由于俄国10月革命史通过暴力*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打造苏维埃政权的范例,所以列宁期望可以印度也走如此的道路。而甘地在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中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哲学,他反对“以暴制暴”,倡导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民族民众,反对殖民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做出让步。
2.既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又预防人民群众的革命。
3.从历史背景看,阿姆利则惨案后,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达成民族独立式印度人民的根本任务,任何有益于民族独立的运动都是进步的。从国情看,种族分裂、外国入侵、加之宗教的忍耐,顺从思想风靡,民族抗争意识较弱。为此,任何有益于激起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运动都是进步的。然而,也需要看到,甘地的手工预防运动虽然具备积极意义,但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定量上也束缚和限制了民众运动。
3、1.由于凯末尔是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是土耳其现行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创立者,是土耳其民主共和国的,被土耳其人民尊称为“国父”。
2.过去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大大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化身,被印度民众尊称为“圣雄”。
3.答案不必强求一律,言之有理即可,应该以辩证的灌顶看待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改革,就要一定它对土耳其的现代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确实有肯定的不利影响,但应该强调前者,不可以由于其局限性而否定了土耳其的民主改革,甘地领导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非暴力思想能够帮助构筑和谐世界,在这场运动,甘地的伟大人格魔力,毕生致力于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
的决心,敢于斗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都是值得推崇的。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于政局
1、基础训练
1、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BCABD
2、拓展训练
7 袁世凯 派人暗杀宋教仁 与帝国主义五国银行团签订二次革命。但由于和袁世凯之家力量的悬殊和国民党内部纪律涣散,不久失败。
8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内容:涉及理头发辫,易服装,改称谓,废跪拜
禁裹足,倡女权。意义:促成了社会风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基础训练
1.1915 年轻人杂志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 2 A 3 B 4 D 5 B 6 C 7 A
2、拓展训练
8 坚信文学改良是正确的,不容议论。同时反对用文言文陈独秀的态度在当时袁世凯帝制复辟、宣扬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权势强大的大背景下,是必要的,对推进文学革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对传统文化不应该片面否定,大家既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槽粕性的成分,也应该一定其积极的影响,结合年代的变化,保留并发扬其精华成分。
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打造
1、基础训练
ACADBC
2、拓展训练
7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的罢课争斗。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需要被无理拒绝。
五四运动终获得胜利。中国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态度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无产阶级的结合,为中共的成立筹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 势必原因:上海无产阶级队伍强大:新文化运动开始于上海,一流的思想和常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交通便利:上海租界海量,军阀政治力量相对较弱。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基础训练
1 吴佩孚 孙传芳 武汉 周恩来 2 B 3 C 4 D 5 D
2、拓展训练
6.国际局势: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的正义需要都被拒绝,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一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形势并没由于一战的结束和中国是战胜国的身份而改变。俄国10月革命的成功给受压迫国家和民族以勉励。中国的内部条件: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割统治之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于种种缘由都没改变中国班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想要获得革命的成功,需要对国民党进行改组,中共的倡导得到孙中山的认同。当时中共刚刚成立,力量弱小,很难独立领导中国的革命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改组后的指导思想与中共的低革命纲领基本一样,成为合作的基础。
7.辛亥革命,10月革命
有。随车吊孙中山同意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共产国际的帮忙下,改组国民党,并达成了与中共的第合作。
第六单元单元训练
1、1 民主,科学
2 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 D和S分别代指“德先生”,“赛先生”。历北京大学过去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2、1打造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组织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清政府,打造资产阶级共和国,颁行具备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2.兴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引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共;领导中国工人和农*动等。
3.第一组: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目的是*清政府,打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目的是*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打造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
3、1.不认可。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缘由在与打造了当时一流的资本主义社会规范,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2.倡导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社会改革。
3.已经由革命思想转向革命倡导
4.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5.原来只提出向西方国家学习,目前还觉得应该向苏俄学习,以俄为师
6.正确。心海革命以来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列强各支持一方,谋求在华利益
7.开始提出了反帝的政治倡导。
第23课 南京国名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1、基础训练
1.四一二 分共 2. 宁汉合流 北平 3.B 4.C 5.D 6.D 7.B 8.D
2、拓展训练
9.反映了当时中国发起的’该订新约运动’。是围绕达成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进行的。鸦片战争将来,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款中,只有列强享有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因此一直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美国用’待遇不能有所差别’来代替’惠国’的字样,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权利,事实上因为中国经济落后等缘由,并不可以真的获得对等的利益。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打造
1、基础训练
1.周恩来 南昌 革命战争 人民军队 2.毛泽东 红四军 3.C 4.C 5.B 6.B 7.B 8.C2、
9.井冈山、瑞金、南昌。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地。井冈山: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是中国革命具备转折意义的新起点。南昌:中共领导的第起义在此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地。